年邁伍迪深信自己中了百萬大獎,說啥也要親自去內布拉斯加領獎,他的妻子罵他老番顛,剛當上新聞主播的大兒子羅斯建議將老爸送去安養院比較乾脆,小兒子大衛為滿足老爸的白日夢,帶著寡言父親前進內布拉斯加,由於一場意外,迫使大衛和伍迪不得不繞道家鄉霍桑鎮待上幾日,鎮上居民聽說伍迪成為百萬富翁,有人真心祝福,有人只想趁機撈一筆,大衛一邊忙於應付親朋好友對彩金的覬覦,一邊在與父親的相處中,慢慢看見父親心中的遺憾......。
亞歷山大潘恩( Alexander Payne)導演的《內布拉斯加》,敘述年紀一把的伍迪試圖在生命尾聲抓住點什麼留下點什麼的努力;影片時刻散發著「時間的重量」,一如蕭條、凋零的霍森小鎮、無所事事而只能發呆的老人們、老家墓園的墓碑上,刻著一個又一個曾經熟識的親友名字、伍迪父親搭建的老屋已經荒廢,伍迪站在父母親以前居住的寢室裡說:「以前父母親不准我進他們房間,如果我偷溜進房間會遭來母親一頓打,如今,已經沒有人會打我了。」
從韓戰打擊到百萬樂透通知單、從合夥好友到分一杯羹、從一生伴侶到難以忍受、從意氣風發到一事無成;人生原來是這麼一回事,不斷爬坡又不斷走下坡、說不完的遺憾故事與道不盡的再見,以及許多的真情混雜無數的假意交織而成。
《內布拉斯加》讓我在漆黑戲院內傷感不已,我愛死Bruce Dern的演出,他飾演的伍迪是如此的真實與卑微,眼神中雖有年邁老者的茫然與狀況外,更有我還想再拼一下的堅持與不懈;我愛死他睡死車上的張嘴模樣、愛死他鬱鬱寡歡的承認挫敗,卻又在發現事情有轉圜餘地時,突然生氣蓬勃的樣子、我更愛片尾伍迪趾高氣昂的神氣,臉上掩不住的驕傲,是他想要留給「世人」的樣貌,一個勝利者、一個不被擊倒的人;而伍迪臉上的神氣,也將成為大衛日後對父親最深刻也最美好的回憶。
我到底是從哪個橋段開始愛上《內布拉斯加》?
我想亞歷山大潘恩導演選擇以黑白影像呈現(據說本來是拍成彩色片,後製時才將影片轉成黑白),便輕易贏得我的好感;《內布拉斯加》讓我想起很愛的老片《紙月亮》,兩者都是公路電影、都是黑白影像、都在講「親子」故事,兩部影片呈現的情調截然不同,感動卻同等深刻。
我欣賞導演用辛辣且幽默的方式揭穿生活中的「虛假、作態與不美好」,但他並不悲觀,反以極其溫柔方式,在通篇的「不美好」中持續挖掘出值得珍惜的「美好」;一如《內布拉斯加》的小兒子大衛,從對父親的不熟悉到後來挺身保護/支持父親的心境轉折與改變,或是伍迪時刻嘮叨的妻子凱特,嘴上說受不了丈夫云云,一旦碰上他人對丈夫的指控與佔便宜,也懂著反擊與對抗;或者羅斯和大衛兩兄弟幫父親搶回壓縮機的荒唐與孩子氣(就只想幫父親出那麼口氣吧!)、或者伍迪舊友艾德在酒吧內嘲笑著的白日夢,卻在看見對方認真的神情時,臉上湧現出愧咎感、或者伍迪的老情人佩格站在路邊看著他駕車而過,佩格滿佈皺紋的臉龐閃現既是欣慰也是惆悵的複雜情感等。
或者,《內布拉斯加》片中不斷出現的長長公路,就是我喜歡這部電影最簡單也最直接的原因,因為那條公路是伍迪曾經走過的路,也是大衛正在走的路,而這對父子因為一張「假」彩券而共同踏上旅程,他們返鄉,他們回憶,他們感嘆,他們再次攜手前進;一趟意料外的旅程,觸發伍迪和大衛鮮少表達的關心與在乎,情感真摯與真切,疼惜入心。
《內布拉斯加》的影像迷人,音樂迷人,敘事迷人,劇情迷人(希望Bob Nelson的劇本可以獲得奧斯卡獎提名),演員更是迷人中的迷人;飾演伍迪的Bruce Dern,光是外型就極具說服力,演出更是細膩動人;飾演伍迪妻子凱特的June Squibb,搶盡鋒頭,把一個咄咄逼人的老太太給演的活力十足,其實June Squibb早在導演舊作《心的方向》就有讓人眼睛一亮的表現,只是篇幅不多(太早領便當),很容易讓人忽略她的存在,事實上,我覺得June Squibb在《內布拉斯加》的角色設定和《心的方向》有點相近,都是嘮叨不停的婦人,剛好和丈夫的安靜成了強烈對比;如無意外,《內布拉斯加》這對戲中夫妻應該都有望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與女配角提名肯定;然後,希望今年奧斯卡影帝可以頒給Bruce Dern,他的表演已經列入我心目中的經典之林了!
另外,飾演伍迪舊友艾德的Stacy Keach,出場雖然不多,但表演強勢突出,讓人印象深刻!
《內布拉斯加》的美國票房僅僅賣了4百多萬美元,這是亞歷山大潘恩導演所有作品中,票房成績第二糟的影片(僅次於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也許美國觀眾覺得黑白電影或故事題材看來很嚴肅沉悶、覺得演員沒有名氣所以不想捧場、覺得一部電影裡沒有任何動作場面或打殺很無聊云云;但我非常喜歡《內布拉斯加》,它讓我完全不想離開戲院,只想陪著這對銀幕父子繼續旅行下去!
真心希望《內布拉斯加》的台灣票房可以好一些,它的步調不快,但它讓人看完後,心頭感到一陣陣暖意。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