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們渴望告訴你他是誰,渴望被看見。」

年輕的史坦在馬戲團裡找到一份打雜工作,他戀上電流女孩莫莉,並跟有著酗酒問題的魔術師彼得成為好友。史坦向彼得學習「讀心術」的訣竅,彼得過世後,史坦帶著莫莉離開馬戲團單飛,靠著讀心術表演獲得成功。然而,史坦對於現狀仍不滿足,他意外結識心理醫生莉莉,透過莉莉的介紹,史坦得以認識更高階層的人士......

Guillermo del Toro 導演的《夜路》,可以粗略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的馬戲團是殘酷的社會縮影,為了混口飯吃,可以不顧道德底線,說謊,欺瞞,壓榨,無所不能。史坦一邊觀察馬戲團的運作方式,一邊吸收知識與學習,理解人性,掌握人性,便能擁有更好的出路。

電影下半場,史坦與莫莉靠著讀心術闖出一片天,但史坦仍不滿意,盼能賺到更多的財富。他在莉莉的介紹下,接觸到更為富有的階級,並利用莉莉給予的私密資料,將客戶安撫(唬)得服服帖帖。只是人心底的慾望是無底洞,再多的財富也填不滿,總想要更多更多。

底下有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夜路》是一部「怪胎」養成電影。馬戲團的知名劇碼「怪胎秀」,其實是找來無依無靠的弱勢遊民,利用酒精和毒品控制遊民的生活,逼迫他們成為怪胎,在觀眾面前表演生吃雞肉的恐怖秀。扮演怪胎的遊民們,一方面對這樣的自己感到羞醜,不斷地喃喃自語說:「我不是這樣的人...」一方面又無法忍受酒精毒癮之苦,被迫扮演人們眼中的怪物。

電影裡,史坦不想變成跟父親或是彼得或是遊民一樣的失敗者,他對自己有著高度期許,認定自己一定可以成為人上人,然而貪婪與慾望,卻將史坦一步步帶往「成為怪胎」之路。史坦是什麼時候走上這條路?我想,早在他與莉莉首次交手一刻,他的未來人生路大概就已經底定了。莉莉與史坦是在表演廳裡認識,莉莉有意揭穿史坦的把戲,卻反而遭到史坦的羞辱。不堪受辱的莉莉假意與史坦合作,表面上是要幫助對方更上層樓,暗地裏是通過與史坦的對話,摸清史坦的個性,進而獲得掌控史坦的能力。

《夜路》乍看分成上下半場,前半場是馬戲團日子,後半場是史坦與上流階級的互動,但事實上,《夜路》全片從未離開過馬戲團帳篷,場域或許變了,性質卻未曾改變。整個社會就是一座馬戲團,有人表演(史坦),有人看戲(上流階級),也有人負責訓練(莉莉)。馬戲團團主偷偷在酒精中加入少量的甲醇來控制遊民的癮頭,莉莉則是利用史坦的貪婪與自信來「餵養」他,不疾不徐地拉著史坦跨過他的底線,一把將他推入深淵。

史坦以為自己掌控了一切(自以為是權力者),熟料,他也只是個不識真相的凡人。當真相揭曉,史坦被迫狼狽逃亡,流落街頭,最後身無分文的他再次前往馬戲團求職,新任的馬戲團班主跟他說:「你願不願意有份工作,當個怪胎賺點小錢?」史坦在經歷一切後,看清楚自己掉入的困境,忍不住淒涼地說:「我註定要做這份工作。」繞了一大圈,史坦終究活成了他最怕的模樣,成了一個身不由己任人宰割的怪胎。寫到這裡,發現《夜路》太適合和 Netflix 動畫片《房子裡的故事》的第二篇故事「失去了無法得知的真相」對照觀賞,兩部作品的主角都努力地想要爬到社會頂端,但這一趟追求成功之路,卻是慢慢將他們給「打回原形」。

《夜路》是一部謊話連篇的電影,人人都想活得光鮮亮麗,把他人的尊嚴與信任給在踩在腳底下也不以為意。電影的時空背景落在二戰期間,其實是個有意思的設計:二戰的爆發,納粹的崛起,不正是一個又一個謊言以及漠視謊言所堆疊起來的結果嗎?

整體來說,《夜路》拍得不差,美術,妝髮,服裝,攝影,無一不迷人;演員的表現算是中規中矩,恰如其分;劇情有意思(我沒看過舊版,無法比較改編的優劣),但整部片會給我一種沉悶且舒展不開的感覺,相較於 Guillermo del Toro 導演之前的作品,《夜路》沒有帶給我更多的驚喜或感動,順順地看完,不討厭卻也說不上有愛。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