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和妻子領養一名中國女童米卡,為了讓米卡瞭解自己的出身與文化,傑克買了一台文化機器人:楊,陪伴米卡長大。某天,楊突然關機,為了修復楊,傑克四處奔走並檢閱楊的內建記憶庫,看見楊的另一面生活...

Kogonada 執導的科幻電影《人造眷戀》,探討科技與人的關係,電影裡,楊雖然是機器人,但是米卡與楊的關係,顯然比她和父母更為親近,或許是外貌的差異,讓米卡一直感受到自己與父母親的不同,也讓她與楊更為親近(形象的貼近),也或許如電影所示,傑克與妻子常常忙於工作,照顧米卡的工作落在楊的身上,對米卡來說,楊比起自己的父母親又更像是父母吧(聯想到不同世代的孩子們對於電子寵物或手機的依戀)。

傑克在閱讀楊的記憶庫過程,發現楊雖然是機器人,卻展現了近似於人的情感,例如楊對於自己的「亞洲人」身份感到迷惘,他被設定為亞洲文化機器人,但機器人怎麼會有種族之分?楊的迷惘,正似米卡對自我身份的迷惘;楊對於傑克(人類)熱愛的事物(茶道)感到好奇,他自己也有收集標本的「興趣」,但這究竟是楊的興趣,或只是對人類行為的模仿?或者,楊對於前一個服務過的家庭以及逝去的舊識有著濃濃的思念,他的眷戀是愛?依賴?或是程式設定?

《人造眷戀》看似在探討機器人的感情世界:機器人能夠體會味覺、觸覺帶來的細膩感受嗎?機器人可以愛人嗎?機器人有感情嗎?懂得哭,懂得笑,懂得失落嗎?然而,影片其實是藉由修復楊的過程,讓傑克一家重新檢視他們的生活。傑克與妻子在楊的記憶庫中,意識到楊的生活點滴,比自己的人生更為豐富,一個機器人比人類更懂得「生、活」,這是身而為人的荒謬與無奈。傑克也從楊的記憶中,感受到時光流逝的痕跡,明白他與妻子和女兒現在所擁有的生活的珍貴與難得。

《人造眷戀》有著我喜愛的題材,它令我想起同樣是 A24 出品的《人造意識》和《鬼魅浮生》,前者討論機器人是否擁有感情,後者討論人心裡放不下的執著與依戀。可惜《人造眷戀》並沒有兩部前輩作品那麼地打動我:(一)《人造眷戀》終究只能從「人」的角度去看待楊的記憶,這仍是屬於人的電影,而非機器人世界的探索。(二)電影的配樂太過飽滿,有干擾到我的觀影情緒。(三)有些電影會將主角曾經在片中出現過的場景給剪輯在一起,帶出一些感慨之情,《人造眷戀》片中有大量的空景畫面(楊的記憶片段),由於觀眾對於楊或傑克一家並無任何感情基礎,電影開場,中段,尾聲,不斷出現意義不明的空景,未能帶給我情感上的共鳴,反倒覺得這些畫面太瑣碎也影響了影片的流暢性。

《人造眷戀》沒能在情感面打動我(太疏離了),不過看到《雨傘學院》的班(Justin H. Min 在片中飾演楊)出現在大銀幕,還是蠻開心的。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