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真一家返鄉吃冬至團圓飯,妻子玲一路抱怨丈夫失業又不找工作,沒有出息,女兒琪琪戴上耳機,假裝什麼都聽不到,兒子陽當和事佬,要母親和父親放寬心。回到老家,奶奶和舅舅大吵一架,舅舅奪門而出。隨後,阿真和玲也一言不合發生爭執,盛怒下,阿真拿刀威嚇妻子,陽趕忙阻止父親,父子倆因此有了心結。一轉眼八年過去,阿真和玲的婚姻相敬如「冰」、琪琪剛離婚,暫住在父母家,而陽在八年前的事件後離家獨立,始終無法原諒當年父親的暴力舉動,眼看冬至又要來臨,玲希望全家人能夠坐下來好好吃一頓飯...

曾慶宏導演的《過時過節》,主要聚焦在衝突過後的生活,每個人物都覺得自己無法處理好與家人之間的關係,所以都在找尋心靈的寄託:玲在一個單親父子家裡幫忙打掃與煮食,面對態度冷漠的丈夫,以及溝通失能的家人,玲將她的感情寄放在這對父子身上,以為他們會是自己蒼白人生的出口;琪琪離婚後,丟了工作,無所事事的她意外認識一名來自馬來西亞的旅人諾文,她羨慕諾文的自由自在,希望自己能向他看齊,能擺脫親情的壓力,找到自己的一片天;陽獨立生活後,設計一款 VR 遊戲,只要輸入家人或朋友的資料,就可能跟遊戲裡的家人或朋友談心,陽想要藉由遊戲來釐清他對父親的不滿與埋怨。

不管是玲、琪琪或陽,他們都在走一遭後才發現,答案從來不在他人的身上,而在自己的心裡,無法放下的怨與恨,或許是鑽牛角尖,也或許是拉不下臉的自傲。在他人(或事物)找尋慰藉,只是移情的依賴,而不是真正的釋懷與成長。《過時·過節》的開場與結尾特別地打動我,開場短短十分鐘,把人物的衝突與不滿快速交代完畢,看見這個家庭內心的空洞(每個人都有不滿),最後十分鐘,把家庭成員的心結攤開來看,坦承面對生活的不圓滿,也終於能跟自己(與他人)做出和解。

底下有雷喔,請斟酌閱讀

《過時·過節》結局,阿真和玲決定離婚,玲和母親與女兒等人一起吃冬至團圓飯,老母親勸玲不要難過,有多少人一起吃都沒關係,珍惜能一起吃飯的人,不要再執著於無法走在一起的人。另一方面,阿真和兒子把話講開,兒子說他八年沒回家,以為這樣父母就能相安無事,阿真說他想離婚搬去佛山工作,以為這樣兒子才會返家。阿真和兒子都有替家庭著想,只是他們都錯過了彼此的用心。阿真最後感慨地表示,真的合不來,不用勉強在一起。

《過時·過節》最後一幕畫面,阿真和玲分家,一家兩制,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硬要求來的家,不是真正的家,不是真正的圓滿。一家人無法團聚(團圓),不代表不能關心彼此的生活,也不代表家人的關係就會消失。不禁要想,《過時·過節》是不是有透過這一家人在影射香港與中國的關係啊?

《過時·過節》之於我,是片段片段的喜歡,對於影片整體,並沒有太入戲,中間段落常會讓我感到不耐,情緒難以連貫。演員部分,一直很期待毛舜筠的表演,但最終對她沒太多的感覺。謝君豪的表演不差,只是角色太悶,能夠發揮的空間不多。呂爵安飾演的兒子,不是個太討喜的角色,有點...中二。這一家人中,談善言飾演的琪琪比較打動我,喜歡她與諾文的互動,喜歡她看見日出時的淚水,也喜歡她與父親在車上的對手戲。

想太多的內容補充:

我們若把玲視為香港(最後留在香港),把阿真視為中國(最後搬去佛山),從這個角度切入,電影一開始的家庭衝突,是憤怒的父親(中國)持刀對付母親(香港),才讓兒子(香港青年,勇武派)離家(不認同父親/中國的作為)出走。父親(中國)後來決定離婚,這樣兒子(香港青年)才會回到母親(香港)的身邊。母親雖然不捨,但就像奶奶說的,有多少人就多少人一起吃吧,不要想太多(香港與中國沒有非要住在一起才代表幸福)。電影最後一幕,玲與丈夫各有一個家,但對陽與琪琪(新世代的香港人)來說,父母分家(一家/國兩制),或許反而是對他們最好的決定。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