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談他的壞運氣

『一九八八年,有一次再三個月我就要開始前期作業的新片《霓虹》(Neon),我當導演,請了一個編劇改寫劇本,男主角是文森.狄納菲歐(Vincen D'Onofrio)與狄倫.麥德蒙(Dylan Mcdemott),還選了茱莉亞.羅伯茲(Julia Roberts)演女配角。當時請她來面談,她才十九歲。我們在二〇〇一年奧斯卡典禮前的洛杉磯影評人獎頒獎典禮上碰面,我問她還記不記得那件事,她說:「當然記得啊!」在《霓虹》裡,她要演個落跑小妓女。就快要拍了,結果發行公司跟製片公司談不攏而作罷,那時候淨碰到這種事。』

太好奇《霓虹》是個怎樣的故事!李安原來差一點跟茱莉亞羅勃茲合作!

李安談電影的留白

『我體會到,電影是一種有機的活動、有機的媒體,它不見得完全是電影人的表現,電影是一種刺激或挑逗。拍《冰風暴》之前,我拍片時的心態大致是有話要說,就怕講不清楚,而不是我拍個電影來刺激觀眾的想像。拍《冰風暴》時我很害怕,因為許多美國觀眾活過那個年代,而我沒有,他們會很敏感,所以不能是我講什麼全算數,畢竟是我是個局外人。所以我把認為該做的東西做出來,然後再退一步,讓出一點空間來,讓觀眾去思索,怎麼想都行,就像看抽象畫一樣。』

李安談與魔鬼共騎的最後一顆鏡頭

『尤其是片子結尾時,以「黑人丹尼爾.霍特帶著槍策馬奔向朝陽」的畫面總結,在美國電影影壇除了笑片,好像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景。《與魔鬼共騎》的最後一顆鏡頭是美國西部片第一個鏡頭的原型,對我來說,這個鏡頭別具意義,我非常喜歡,南北戰爭結束,接下來正式西部片的開始。
丹尼爾在馬上瀟灑揮帽、奔向旭日初昇的情景,曾令他的許多黑人同胞感動。但在「劇場傳統」裡,它目前還是勢單力孤的唯一。』

李安導演的所有作品中,我唯一一部還沒看過的片就是《與魔鬼共騎》(1999年),看到李安描述電影的最後一幕,有點起雞皮疙瘩,這不就是許多年後,Jordan Peele 導演的《不》的最後一顆鏡頭嗎?!

李安談楊紫瓊

『總體來看,楊紫瓊的形象與氣質十分貼近俞秀蓮,坎城影展時有位外國作家告訴我:「她一出場,望著李慕白,那一個眼神、表情,就道盡她為他壓抑了多久。」
在演戲方面,她是我見過的一個特例。從影多年,可是沒演過什麼好戲,所以都已經是大明星了,可是還有那份純真在。以往拍打戲不講究演戲,所以這次對她是滿新鮮的。也因此在演戲上,她有如孩童般的純真、好奇。我覺得,她一輩子好像就是為了等待俞秀蓮這個角色。』

李安這段話雖然是要肯定楊紫瓊的表演與特質,但...是不是會惹到之前跟楊紫瓊合作過的所有導演啊?(哈哈)

李安談改編

『從《理性與感性》開始到《臥虎藏龍》,一連四部電影,我都是從小說改編。記得以前在學校上課並沒有學過改編,所以改編究竟是有什麼原則,老實講,我也說不上來。
不過在美國一般行內有個說法倒是滿合我的想法:「兩條路,你可以選擇毀掉原著拍部好電影,或是忠於原著拍部爛片。」我覺得電影和小說是不同的媒體,改編時常常從裏子到面子都得換掉,以片子好看為主。它如果是本爛小說,何必要忠於原著?如果是本好小說,其為文字裡行間之妙,豈能以聲影代之。反之,最好的電影必是筆墨難以形容,那麼忠不忠於原著,也都無所謂了。』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