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彩虹橋-01.jpg

看完《賽德克巴萊:彩虹橋》,略感失落。
當初喜歡《賽德克巴萊:太陽旗》是因為我在主角身上看到對立與衝突、看到不同文化衝撞下,生存其間的小人物們只能被時代巨輪推著走,被迫選擇、被迫犧牲。
類似情節雖然仍可在《賽德克巴萊:彩虹橋》中瞧見,然其動人的濃度卻稀釋許多。
先談我喜歡的點好了,其一,我依然欣賞這部電影的「主要」演員們(有些龍套角色的演出頗狀況外....),飾演中年莫那.魯道的林慶台,光憑開場那段慷慨激昂又熱血沸騰的戰前喊話便擄獲我的好感了;負責平定霧社事件的陸軍少將鎌田彌彥由河原さぶ飾演,這號人物也是硬底子演員來著,河原さぶ在會議廳發飆的模樣,超有威嚴啊;還有本集戲份和耀眼度都大爆發的巴萬(林源傑飾演),展現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氣魄。我尤其愛看巴萬在山林間跑來跑去又不嫌累的旺盛體力,好個神采飛揚的年輕戰士啊!

其二,《賽德克巴萊:彩虹橋》拍出山上孩子的矯健身手和如飛步伐。
由於導演精準捕捉到這群叢林游擊戰士在深山林間神出鬼沒的神采,才令日軍節節敗退的狼狽有了令人信服的根據。

其三,花岡一郎赴死前詢問二郎他究竟是日本天皇的子民還是賽德克族人?
二郎回答他說:「死後無須再選邊站,就當個自由的靈魂吧。」
這該是《賽德克巴萊:彩虹橋》最讓我感到無奈的橋段,正因現實生活裡沒有桃花源,才會盼望著死後的世界或許能夠獲得喘息,不必再面對靈魂被撕裂成兩半的辛苦。
於我,花岡一郎、二郎的死亡,並非慷慨赴義的悲壯,而是答案無解只好選擇逃避的哀傷。

(有雷,請斟酌閱讀!)

其四,《賽德克巴萊:彩虹橋》尾聲,莫那.魯道親自送太太和兒子前往「彩虹橋」。他對太太和孩子們說:「謝謝女人和孩子們,你們的犧牲成就了男人的靈魂」。
唉,一場追尋信仰之戰,令女人和孩子和無端被捲入戰爭中的人全變成了陪葬品。
群體信仰,其實是很可怕的東西,讓我想起中東國家的男性若覺得某位女性不守婦道,出於榮耀,可以痛下殺手般的恐怖!

看完《賽德克巴萊:太陽旗》我跟山羊鬍說:「改天我要重看一次啊!」;看完《賽德克巴萊:彩虹橋》時我對山羊鬍說:「完了,電影最後15分鐘讓我如坐針氈!」
《賽德克巴萊:彩虹橋》前半場雖有很多特效方面的問題(例如飛機、炸彈爆開的樣子、被炸毀的橋樑....等等等,後製不夠精緻,破綻很多),但劇情偶有亮點,情節發展仍可吸引著我一路看下去。
只是,撇開上集的徬徨與質疑,《賽德克巴萊:彩虹橋》著重在義無反顧奮地朝信仰之途邁進。缺乏角色心底的矛盾與自問,便覺情感張力似乎也跟著減損了些許;或者,預期錯誤才導致觀後心情有所落差??
一如《太陽旗》中令人心疼不已的花岡一郎、二郎,原以為這兩人在下集仍會有吃重演出,未料在《彩虹橋》開演未久便迅速赴死;女性角色在《彩虹橋》裡依舊不夠突出,莫那.魯道那句:「你們的犧牲成就了男人的靈魂」,適切點出女性在片中的形象:沈默與奉獻。
另外,魏導曾說要賦予鐵木.瓦力斯這名角色更多血肉,平反他在歷史上的定位(往年被視為負面角色)。我一心期待鐵木.瓦力斯能帶出《彩虹橋》的強大戲感,夾在日人武力威脅與族人期待的雙重壓力、以及他對莫那.魯道的恨及對自身文化的認同.....等等等。
結果我只等到一位因放不開對莫那.魯道的怨恨而決定幫日本人出草的鐵木,儘管期間穿插鐵木眼見賽德克婦女集體自殺景象而有悔意,導演仍未深入挖掘鐵木身為部落領袖的無奈;最終,鐵木的死亡似乎只單方面呈現他與莫那.魯道的糾葛,對文化與祖靈精神的認同書寫極少(鐵木.瓦力斯確有表明/辯稱他幫日人出草的目的是為祭祀祖靈),這樣的角色,老實說沒能感動到我。

賽德克彩虹橋-02.jpg    

《賽德克巴萊:彩虹橋》有三場戲定調了我對影片的評價。
其一,決戰時刻,莫那.魯道的兒子巴索從樹上躍下卻遭日軍擊傷跌落在地,眾人馬上放下手邊事物,紛紛關切起巴索傷勢。嗯,一般人受傷大家頂多關心幾句,唯獨巴索受傷大夥便全忘了自己身在戰區的事實。
我明白這一場戲是為呈現莫那.魯道即使面對兒子受傷依然孤傲戰鬥的強大決心,但我仍忍不住要想:頭目兒子的地位硬是不同啊!

其二,片末,莫那.魯道在吊橋上與日軍少將鎌田彌彥正面交鋒,日軍大砲在旁伺候,莫那.魯道和幾位倖存的賽德克族人依舊奮勇朝日軍奔去,此時砲火連發,場面好不悲壯!
豈料,畫面一轉,莫那.魯道和這幾位追隨者竟又出現在叢林中。
究竟他們如何從吊橋上的險境脫身,我一頭霧水。是夢?是真?是倒敘?是魔幻時空?傻傻分不清楚。
吊橋這場戲後,影片節奏大爆走,達多和妻子馬紅的話別、莫那.魯道親自處決親人、不同角色的最終下場、乃至最末某位原住民青年發現莫那.魯道屍骨.....,我都覺得冗長、難有共鳴。

其三,電影《鐵達尼號》的結局落在女主角Rose於睡夢中(死亡)再次見到所有的鐵達尼號罹難者,這一幕畫面彷如導演送給Rose的禮物,象徵她與愛人在天堂的再次重逢。
魏導在《賽德克巴萊:彩虹橋》也有類似處理,片末送上一段彩虹橋大會師。
可惜這場戲的畫面構圖太過直白、欠缺美感與感動;仔細瞧了瞧彩虹橋上的身影,似乎(不確定)沒看見女性身影或者同樣死於霧社事件中的日本婦女與孩子身影?我以為死後大家都能在另一個世界重逢,都能成為沒有仇恨的朋友....。
另外,當莫那.魯道領著賽德克族人走上彩虹橋,我腦海中突然想起某位人物的身影,即是黃俊雄布袋戲主角六合啊!小時候看布袋戲,一出現彩虹橋就知道六合要出現囉。

《賽德克巴萊:太陽旗》讓我看到有別於《海角七號》的成熟敘事語言與企圖心,故事飽滿情感豐沛,展現創作者濳心磨劍數年的成果;然而《賽德克巴萊:彩虹橋》卻無力帶給我同等驚喜。儘管如此,我仍高度肯定與佩服魏德聖導演敢於圓夢的勇氣。
我想起電影《料理鼠王》片末,美食評論家在得知剛剛吃過的美食原來出自一隻毫不起眼的老鼠之手後,心情為之震撼與訝異。返家後他寫了一篇評論說:「在很多方面看來,擔任評論家似乎是個簡單的工作,我們只需付出一點風險便能享受他人奉上的作品並加以評析。我們喜愛尖銳負面的文字,因為它們寫來輕鬆討喜且易讀。可我們常忘了一個真理,即是再普通平凡的作品,其本質都比一篇評論式文章來的有意義。........」
《賽德克巴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彩虹橋》是台灣電影近年最具野心的嘗試,它或許有著缺陷與不足,但它絕對是個美好的起點,證明台灣電影有其潛力,證明除了小本製作,我們也有能力製作出大格局影片。
最後,還是感謝魏導的勇於做夢與造夢,期待在《賽德克巴萊》之後,台灣影壇能有一番不同的氣象。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