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罪人的控訴》上映時錯過了電影,幸好年底的「歐洲影展」給了我機會補上。歐洲影展由歐洲經貿辦事處以及杰德影音共同舉辦,從17個歐洲國家各挑一部電影參展。影展放映期間為2020年11月26日至2021年的1月31日止。每一部片都可以免費入場觀賞,喜歡歐洲電影的朋友們可以參考片單,挑幾部電影看喔!
歐洲影展官網:https://www.teff.tw/

2001年,MMF總裁漢斯邁爾遭一名義大利男子法比奇槍殺身亡。律師萊恩年幼時曾受過漢斯邁爾的照顧,當他受命接下法比奇的公設辯護律師一職時,情感上想要推辭工作,理智面又希望能善盡律師之責,查明法比奇冷血殺害漢斯邁爾的背後真相...

改編自 Ferdinand von Schirach 同名小說的《罪人的控訴》,劇中提及兩個故事。一是蘋果的故事,男孩偷取雜貨店的蘋果,犯下盜竊罪,理當受罰,但如果男孩出身貧苦,飢餓多日才下手偷蘋果,是否能對輕判他犯下的罪行?第二個故事是魔鬼跟律師打交道,魔鬼表示,只要律師交出靈魂(包括自己和父母和五個身邊好友),未來就能在職場上不嚐敗績,如果你是律師,你會答應魔鬼的要求嗎?

(底下有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兩個故事都跟電影的內容息息相關,第一個故事用來探討「罪行」,法比奇以私刑殺害漢斯邁爾,法律上有罪責,但漢斯邁爾在二戰期間殺害無辜平民卻沒有受到法律制裁,難道合理?另外,仇恨是否能作為殺人的理由?私刑是可以被接受的嗎?戰爭期間的殺人罪行可以跟和平時期相比擬嗎?如果法律無法伸張正義,受害者家屬又該如何討回公道?《罪人的控訴》藉一樁兇殺案來談轉型正義的重要性,轉型正義並非只要賠錢了事,而是國家(以及人民)必須正視過往犯下的錯,並在法律上做出解釋,給予受害家屬走出傷痛的機會。

漢斯邁爾在戰爭期間為「懲罰」反抗軍(兩名德國士兵被殺),以一命抵十命為由,屠殺20位平民百姓以達到殺雞儆猴的目的。1968年,德國通過「行政犯罪法施行」,將戰時的殺人行為解釋為「過失殺人」,由於過失殺人罪的追訴期只有20年時限,使得不少納粹軍官得以逃過法律制裁。電影裡擔任漢斯邁爾家屬律師的馬汀格教授,年輕時曾參與過這起法案的推動。

《罪人的控訴》最動人的論述,不在批判法案的背後推動者,而是透過萊恩律師的詰問,去重新思考該項條文的合理性(轉型正義不會是一下子到位,而是不斷地修正與檢討)。當馬汀格教授終於承認「行政犯罪法施行」確實需要被檢討與改進(影片中一名二戰德軍翻譯在戰後被處以死刑,而下達命令的軍官卻能逃過制裁,說明法律的缺陷與雙重標準),轉型正義才往前跨了一小步,而這一小步,是受害家屬等待半世紀才得到的結果。


「你知道你的一語不發,帶給親屬多大的痛苦?」

《罪人的控訴》的第二個故事在討論「人性的脆弱」,戰時的惡行可以用無奈來包容,戰後的檢討,是否也能如法泡製?漢斯邁爾的孫女約漢娜在得知爺爺年輕時的暴行時,選擇噤聲,是為了維持爺爺的名聲,或是害怕背負納粹家屬的惡名?另外,萊恩在電影裡也處於敏感的位置,一邊是對他有恩的漢斯邁爾,一邊是犯下殺人罪的法比奇,情感上他無法否認漢斯邁爾在自己父親缺席多年的日子裡,幫助他走上律師一途,但在專業上又無法忽視漢斯邁爾年輕時犯下的惡行,才是埋下他多年後死於法比奇槍下的主因。

萊恩礙於自身與漢斯邁爾的關係,一度希望由他人接手這起案件(某種程度上,萊恩也「害怕」自己會被批評忘恩負義,而不敢接近真相),然而,馬汀格教授一句話:「做律師要有律師的樣子。」改變了萊恩的想法。注意到了嗎,萊恩其實是在漢斯邁爾和馬汀格的教育下長大,他不但達成漢斯邁爾對他的「期待」也成為馬汀格口中稱職律師該有的模樣。

好人與壞人無法被輕易區分,人性多樣也多變,法律面對人與事,本來就不該態度鬆懈,而是必須嚴謹,才可能在複雜的是非關係中,找到可以被接受(但也未必完美)的結果。

最後,《罪人的控訴》選擇土耳其裔的萊恩擔任主角是個有意思的設定,萊恩的出身並不優渥,社會地位上不是傳統「上流階級」,因此,當萊恩和約漢娜發生爭執時,他的身份會成為被攻擊的目標。或許是階級較為弱勢,使得萊恩在面對法比奇時,多了一點點的同理心。也正是這樣的同理心,才讓法比奇埋藏在內心超過半世紀之久的悲痛得以被世人聽見。

延伸閱讀:
德國轉型正義的報導:
(上集)https://www.twreporter.org/a/transitionaljustice-series-nazi-germany
(下集)https://www.twreporter.org/a/transitionaljustice-series-east-germany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