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妳不覺得我是壞人嗎?」
「我只知道我愛你。」

梅倫和父親搬到維吉尼亞州,同學小金邀請梅倫到她家過夜,梅倫和小金閒聊之時,忍不住被小金看來十分「可口(鮮美)」的手指吸引,她一把抓住小金的手指,含著,啃噬著,吞食皮肉,小金與同學嚇得驚慌失色,梅倫倉皇逃回家中,父女倆熟練地打包行李閃人。這不是梅倫第一次犯下這樣的罪行,無法被修正的行為(天性),梅倫的父親為此感到無奈而疲憊。梅倫年滿十八歲,獨立的年紀,父親離家出走,留下書信和卡帶給女兒,信裡有梅倫親生母親的資料,為了跟母親相認,梅倫踏上旅程,走出父親的保護傘,一路上結識更多的噬人族,並在名叫蘇利的前輩指導下,學會依靠氣味辨認出同伴,認識年紀與她相仿的青年李。梅倫與李結伴同行,不再寂寞...

八零年代的時空,高壓的電塔,隱瞞的天性,逃家的悲情,《骨肉的總和》是變形的同志電影:把同性戀換成噬人族,把電療法變成高壓電塔,把出櫃轉成家人間不敢述說與隱瞞的秘密,把汗水淋漓的性愛以及對愛滋的恐懼,化作對血肉的迷戀與不安。

《骨肉的總和》是恐怖片,視覺的恐怖是噬人,心理層面的恐怖是對於自我慾望的無法控制(不斷自問:我是壞人嗎?我是壞人嗎?我是壞人嗎?)、是家暴帶來的悲劇、是父母親無法接受孩子的天性而遺棄他們的不得已。《骨肉的總和》的恐怖也是緊跟在後,虎視眈眈,令人窒息的迷戀,得不到就要摧毀一切的偏執與瘋狂。

《骨肉的總和》是悲傷的電影。我是怪物,因為噬人。我是怪物,無法控制內心的慾望。我是怪物,不被社會所接受。我是怪物,所以流浪,放逐自我,以為沒有牽掛,就不會傷害到最親的人。我是寂寞的,怪異的,而這個世界是否有人會懂得我的心情?我能找到同類嗎?找到同類的我們,可以活出自己,還是要繼續壓抑本性,像個「正常」人一樣活著,才會被群體所接受?而像我們這樣的人,可以擁有幸福嗎?或者想要擁有一個幸福而平凡的人生只是苛求?

愛的世界不容許怪物的存在。」電影中段,突然拋出這麼一句殘忍又悲傷的對白。悲哀的是,他人看我是怪物,就連自己都覺得這樣的話語或許是正確無誤的。自我否定到了最後,不是自殘(啃掉自己的手或居無定所的不斷流浪)就是傷人。痛啊,血肉的痛,亦是心痛。

《骨肉的總和》也是一部浪漫的純愛電影。關於愛如何帶領人們面對創傷陰影,走出傷痛。關於愛如何讓人成長,不再害怕,而是擁抱他人進入自己的生活空間。也關於戀人們見到彼此的瞬間,就明白你是我在尋找的那個人,漂泊的心因此有了一處避風港,溫柔地將對方擁在愛的港灣中。

《骨肉的總和》沒有讓我哭,也沒有讓我全然地投入在電影的情緒中,片中很多場面都血肉模糊的噁心,很多時刻看得人心驚膽跳,但我喜歡這部片,喜歡 Luca Guadagnino 導演把恐怖驚悚家庭愛情等類型元素融合在一起的巧妙;喜歡本片抒情的配樂,有幾個音節很有《斷背山》的味道。

我也喜歡本片的演員群戲,Timothée Chalamet 的憂傷與憤怒十分地有說服力、Taylor Russell 的堅毅與獨立自信讓人眼睛一亮(希望她能入圍奧斯卡女主角獎)、Mark Rylance 再次展現變色龍的演技,讓人不寒而慄的同時,也無法忽視這個角色渾身上下散發出來的孤寂感(希望有機會入圍奧斯卡男配角獎),至於僅出現一場戲的 Michael Stuhlbarg,看看他在《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和本片的演出,角色氣質天差地別,但都詮釋得精彩到位,為什麼 Michael Stuhlbarg 至今還沒有入圍過奧斯卡?他老早值得奧斯卡入圍甚至得獎的肯定了!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