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生在1980年12月8日,晚上10點50分。

那一天正好是約翰藍儂遭查普曼槍殺的日子。

但對我而言--對我而言,這樣的巧合沒有任何意義。

對我來說,重要的是,這一天的這個時刻,她誕生了。

她叫做:莉莉周周。

她是天才,或許應該說,她是宇宙。

她是”以太”化為人形。



發訊人:費利亞」



以太,何謂以太?

以太(或譯乙太;英語:ether或aether)是古希臘哲學家所設想的一種物質,是一種曾被假想的電磁波的傳播媒質。

以太無所不在,沒有質量,絕對靜止。按照當時的猜想,以太充滿整個宇宙,電磁波可在其中傳播。

以太說曾經在一段歷史時期內在人們腦中根深蒂固,深刻地左右著物理學家的思想。

愛因斯坦則大膽拋棄了以太學說,認為光速不變是基本的原理,並以此為出發點之一創立了狹義相對論。雖然後來的事實證明以太確實不存在,不過以太假說仍然在我們的生活中留下了痕跡。

(以上文章,取自維基百科對以太的解釋)



多年前,我跟某位同事聊到電影「猜火車」,我說:我沒辦法喜歡這部電影。

同事很不以為然地說:那是因為你沒有吸過毒,所以無法體會這部電影的神奇。

同事的說法,雖不是百分百的正確,但也非全然錯誤。我討厭,或說我無法享受「猜火車」的樂趣,正源自於我對劇中角色的疏離,我對主角們沈溺在吸毒、對生活無力、對一切事物感到莫名憤怒的行徑,一直沒法認同。



疏離,也同時影響著我觀看「青春電幻物語」。



岩井俊二的「青春電幻物語」讓我想起「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這兩部青少年電影,講著不同世代年輕人的理想幻滅。兩部電影的時空或有不同、面對的生活壓力也不同,但對於成長過程裡的失落描述、對於少年、少女們跟周遭環境格格不入的描述,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喘不過氣,是我觀看「青春電幻物語」過程中,唯一能精確描述我觀看電影時的感受。

我非常非常非常非常討厭這種彷彿被人箝住脖子,感覺所有一切都沒有出口的感覺。

拍過爆笑幽默的「花與愛麗絲」、也拍過溫馨動人的「情書」,想不到,同樣能拍出如此冷調的「青春電幻物語」。不得不承認岩井導演是一個鬼才,一個相當懂得青少年的導演。

在岩井導演的眼中,青春,是光影過度曝光的刺眼、是長長的校園迴廊裡,空無一人的冷清寂寥、也是年輕人,相互捉弄、愛情隱藏在話語之間的曖昧。

「青春電幻物語」延續了導演對於青春主題的溺愛,但是,這次,青春,不再是那樣的甜美,相反地,它寫實的極度沈重。

這份沈重的力道,甚至一度讓我懷疑:究竟我的青少年時期,是不是運氣太好?怎麼我的成長會這樣平凡、穩定,而別人的成長卻是這樣不堪?



「青春電幻物語」以一個名為莉莉周周的神祕偶像為中心,用她的音樂連接所有的一切:生與死、權力與壓迫、憤怒與歡欣、愛情與傷害。

網路,讓新世代的年輕人有了交集的園地。署名藍貓和費利亞的莉莉周周愛好者在網路上相遇。他們透過冰冷的網路,交流著最炙熱的喜好,他們分享所有對莉莉周周的崇拜,他們說著生活的不耐、說著自己的徬徨。

現實生活中,藍貓和費利亞互不認識,卻幾乎可以伸手摸到彼此的靈魂,那心中最純淨的一塊淨土。生活中的難過、悲傷,似乎都可以盡情地跟網路另一頭不認識的陌生人訴說,彷彿這個人可以看穿彼此,彷彿莉莉周周的存在,讓他們過的更好。而無所不在的以太,就是青春的美好,像是不斷膨脹的宇宙、未來有無限的可能。

然而,網路、或莉莉音樂所帶來的慰藉,並沒有延續到現實。

熱愛莉莉周周音樂的主角雄一,並沒有因為音樂而獲得解脫。當他的世界被校園暴力事件介入、當他暗暗喜歡的女孩子不幸過世、當他崇拜的好友變了性格、當所有他在意、在乎的一切都慢慢崩解時,莉莉周周的音樂,成了黑色的交響曲。
( 底下有結局的討論喔!!!!)



所有的一切都是曖昧不明。

成長是曖昧的。

網路是曖昧的。

愛情是曖昧的。

權力、憤怒、虛偽、懦弱都是曖昧的。

雄一是不是費利亞?曾經跟他是要好朋友,最後卻傷他最深的星野,是不是藍貓?導演沒有明說。

如果雄一就是費利亞,觀眾對於他後一刻的舉動,便能了然於胸,交雜著震驚、不敢置信與強大的憤怒。

但如果,雄一不是費利亞呢?那麼他油然而生的心機,大喊「莉莉周周、莉莉周周在那裡!」時,心中該是什麼樣的打算?那是多麼駭人的瞬間反應,而他,只不過是個14歲的少年啊!

我想,當雄一(費利亞)把刀子刺入星野(藍貓)胸口中時,他的青春就宣告結束了。

莉莉周周的音樂,無限寬廣的以太,不再充滿著希望。相反地,莉莉周周變成黑洞,把所有人都吸進去她的世界中,因為摸不到邊緣,所以感到莫大的惶恐、害怕,不知所措。



這是一個我不理解的世界。

「青春電幻物語」的青少年,有太多的失落,太強大的忿恨。

星野為什麼會墮落至此?反抗成人世界?反抗校園團體?心裡不平衡的叛逆?

他是藍貓嗎?他是那個在網路上說著害怕墮落、希望可以高飛起來的敏感陌生人嗎?

岩井俊二對於青少年文化的觀察,是觀察細膩?還是刻意放大?我對於影片中,小團體以強欺弱、逼迫女同學援交的情節感到反胃。我以為這該是成人世界才有的墮落,卻發現人性的醜陋老早滲入單純的青春校園中。

片子開場不久,雄一母親的客人看著新聞時,脫口而出的問話:最近的小孩實在很恐怖,妳家的小孩還好吧?

原以為這只是隨口一句問號,看完後,才明白這突如其來的問句,正是導演的心聲:妳家的小孩還好吧?

校園暴力、校園屠殺的案件層出不窮,是新一代的年輕人病了?還是長久以來便是如此,而我們選擇視而不見?



我不喜歡這樣的岩井俊二,甚至有些反感。

「青春電幻物語」太過灰暗,裡面的角色都沒有出口、不是以死作結、就是提早長大(殘酷才是現實,這或許解釋了我不喜歡電影的主因:太過火的真實....)。

然而,即使我不喜歡這部電影,對於岩井導演依然感到欽佩。

剪接依然精彩、音樂依然抒情、影像依然美的過火。

片中,有一大段手提攝影機的片段,描述雄一和星野還未交惡前,一群同學同遊沖繩的遊記。

篇幅不短的沖繩遊記,表面看是青春如此美好的紀實,實質卻是青春步入尾聲的唏噓。

星野為了實現沖繩行,走險搶劫的行徑,讓他嚐到了權力的甜美果實,那是年輕人走上歧路的開端。

而旅行過程中的經歷,帶著神祕力量的吟唱歌曲、被飛魚攻擊、還有接近死亡的瞬間....,更讓原本交情極佳的雄一和星野,從此步上兩種不同的人生。



驚喜的是,我很喜歡的蒼井優也有演出這部電影。她雖然在電影中段才出現,出場不多,卻是整部電影裡,唯一一個讓我喜愛的角色。

她的一顰一笑,完全揪著我的心!

影片中,蒼井優以悲劇收場,導演在她自殺前,安排了一段放風箏的橋段,蒼井優對著風箏高飛時的孩子氣笑容,讓電影充滿了溫暖力量。

高飛的風箏,是她對人生的希望;而落地的風箏,就是她結束生命的寫照。岩井俊導演捕捉煞那春春的活力、和死亡,精準而動人。

他沒有跟拍蒼井優跳樓的一刻,只有遠遠俯視著女孩倒在血泊中的畫面,便是導演的憐憫,讓蒼井優美麗的身影得以完整保留在觀眾的心中。



電影的結尾,演員表慢慢升起,背景還是繼續響著打字聲,咖咖咖咖咖咖,聽著聽著,忽然覺得連打字,都變得好空虛、好孤單、好寂寞。

然後,我不禁在內心大聲的罵道:岩井俊二,算你狠,即使我這樣討厭這部電影,影片的部份段落,卻還是悄悄打動我心中的某塊空地,或許,是感慨、也或許是不捨與不忍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tsocks1975 的頭像
    hatsocks1975

    香功堂!!PIXNET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