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日看了卓別林的《摩登時代》,觀賞過程笑聲不斷,影片結束時染上一層惆悵;不過是個小人物和流浪孤女的簡單故事,怎會讓人心情如此起伏震盪?
其一,《摩登時代》原來是有聲電影,我一直以為是默片呢。

其 二,《摩登時代》對企業剝削底層員工的描述,與當下社會景況如出一轍;雖說時間不斷前進、科技不斷進步,但人的私心與悲情卻像在原地踏步走,未曾成長分 毫;《摩登時代》開場,大老闆坐在辦公室內邊喝咖啡邊看報紙,還一邊透過監視器監看員工,好確定他們的休息時間不會太長,呵呵,想來1936年的老闆跟 2013年的老闆們「在意的事情」並無太大不同;一日,某廠商跑來跟工廠老闆推銷「餵食機器」,廠商說:「只要使用餵食機器,就能減少工人的用餐時間、增 加工作效率。」,卓別林飾演的小工人被派來試用「餵食機器」,剛開始機器運作正常,小工人吃的不亦樂乎,後來機器大抓狂,搞得小工人神經衰竭,最後還精神 崩潰;這一場戲既提供豐富的喜劇元素,更一針見血的痛貶商人為賺更多的錢,竟和工廠老闆聯手剝削底層員工的冷酷;情境荒謬卻又寫實,喜劇本質果然殘酷啊!




其三,小工人後來因故進了監獄,又因為傻人傻福,意外阻止犯人逃獄,從此獄卒們對他禮遇有加,甚至提前讓他出獄、重獲自由。
小工人聽見自己要出獄,心情忐忑不安,外面世界哪有監獄好,這裡有吃又有得睡,我才不想出獄呢!
到底是怎樣艱困的環境,才會讓人們寧願待在小小牢籠內,也不願面對大千世界?

其四,小工人遇上流浪孤女,兩個寂寞靈魂相互取暖與扶持。
兩人為組成家庭,不斷努力、不斷奮鬥,最後孤女在一家酒館找到跳舞工作,小工人則被派任為酒館的服務員,可惜笨手笨腳的小工人不斷出錯,酒館老闆氣的大罵:「希望你至少會唱歌娛樂客人,不然就等著被開除吧。」
平日安靜的小工人,怯生生上了台,一開口唱歌,意外贏得滿堂彩!(據說這是卓別林首次在大銀幕上開金口喔!)
客人開心、酒館老闆也開心,孤女和小工人自然也是歡喜的不得了,生活有了著落、日後經濟無虞,困頓生活終於要好轉了吧!
怎知警察拿著通緝單到酒館內,準備把孤女送去社福單位安置,為能跟愛人相守,小工人和孤女迫不得已逃離酒館,逃離本來有機會穩定的生活。
眼看黎明再次昇起,兩個狼狽的男女只能坐在路旁感嘆倒楣事為何沒完沒了。
這時孤女終於忍不住哭了出來,她說:「再試(努力生活)又有什麼用?」
小工人跟她打氣說:「努力、永不放棄,我們一定能應付一切。」
語畢,小工人轉頭看了孤女,他比了個動作要女孩微笑,女孩臉上漾出笑容,他們手牽著手,走上漫長公路,尋找下一個落腳處、下一個希望。




我是在早餐店看完《摩登時代》,當我看到結局、聽見「Smile」配樂時(註),內心一片慘澹!
我知道卓別林導演雖然沒給觀眾一個「圓滿大結局」,但他依然傳遞出樂觀且正面的精神,告訴觀眾:「未來還是有希望,只要我們擁有彼此!」
可是我真的沒法笑看主角們的處境,他們的心願如此微小、付出如此廣大,卻在幸福即將到手之際,再次經歷打擊、再次被迫流浪;那長長又看不到盡頭的公路,對我來說就像悲慘遭遇一樣,永無止盡,人生就是這麼辛苦啊
我在早餐店內費了好大的勁才讓自己不要哭出來,唉,卓別林先生,您真是太有才、太偉大、太精彩,然後也太殘忍了啦。

看完《摩登時代》後,忍不住希望日後大金馬或小金馬或台北電影節或任何一個影展,可以舉辦卓別林影展,我好想好想好想在大銀幕上觀賞卓別林的作品,細節一定可以看得更多、感動一定會加倍強大!

註解:
「Smile」這本來是《摩登時代》的配樂,直到1954年才由John Turner和Geoffrey Parsons填上歌曲,並交由Nat King Cole演唱而廣受歡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tsocks1975 的頭像
    hatsocks1975

    香功堂!!PIXNET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