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始於文字前,以超越它為終。」
在外奔波一日,汗流浹背,渾身黏膩,一接觸到舒服的冷氣房便昏昏欲睡,花了約半小時時間,精神才慢慢集中,才開始領會《百科全書狂》的美好。
黑蒙波荷曼(Raymond Borremans)生於1906年,卒於1988年,他於1928年來到北非,當過斑鳩琴樂師、電影放映師等,足跡遍佈非洲大陸,深被當地豐富的人文、地理、歷史、風俗民情所吸引,當電影事業趨於沒落後,黑蒙波荷曼將他多年來蒐集的資料給編寫成一部浩大的百科全書集,只是百科全書僅完成到「M」字母,黑蒙波荷曼便不幸辭世,留下大批資料,散落在非洲不同國家之間。
《百科全書狂》的導演Peter Krüger,安排一名年輕非洲女孩,透過她與黑蒙波荷曼的「跨界(陰陽)」對話,帶領觀眾看見當代非洲大陸的美麗與哀愁,用影像繼續編寫黑蒙波荷曼未完成的百科全書。
那麼,我們就從「N」字母開始吧。
能夠將我從精神不濟的神遊狀態給轉成全神專注與興味昂然,我想那說明了《百科全書狂》的精采;儘管影片節奏實在緩慢,但影像與音樂突出,而片中亡魂與女孩的對話,字字珠璣,讓我多次產生暫停銀幕畫面的衝動,只為好好品味優美台詞,可惜美好時刻總在短瞬間消逝,抓也抓不住啊。
「死亡在夢境中,在寂靜的聲音裡被突顯出來。」
很喜歡《百科全書狂》裡的亡魂與女孩對話設計,一個是過去,一個是現在與未來,一個是外來者,一個是本地者,一個是男人,一個是女人,一個是年邁的老人與新生的亡魂,一個是年輕的女孩與滄桑的老靈魂,光是人物角色的關係對照便如此豐富,加上影片透過文字與聲音與影像,不斷去肯定又質疑我們看到聽到的一切,真真假假,是是非非,沒有任何事件與人物可以被簡單定義,歷史的面相會隨撰寫者與閱讀者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光景,好與壞,生與死,文明與落後的中間,存在著偌大灰色地帶,一如片中一盒盒的蝴蝶與昆蟲標本,那是記錄物種種類的用心也是屠殺無辜生命的恐怖、一如持槍的民眾與聯合國士兵的緊張關係,前者是百姓或潛在恐怖份子?後者是拯救者或可能引發另一波衝突的不確定因子?
《百科全書狂》時刻存在著「有形」與「無形」邊界。
有形的邊界,國與國之間的哨亭,駐守的衛兵,上了膛的槍桿子。
無形的邊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以及對生活土地的希望崩毀;衝突,死亡,遺忘,文化的遭抹滅與遺落。電影裡的亡魂,黑蒙波荷曼,一名狂熱的外來者,蒐集無數資料,為非洲大陸留下可觀的文化財(影響無法被計量);片中亡魂與女孩的對話,說是奇想,亦是跨越身分、性別、種族,甚至超越死亡束縛,達成文化與知識的跨世代傳承意義;而導演出於對黑蒙波荷曼的敬意拍攝這部影片,接手書寫黑蒙波荷曼未能完成的百科全書,不也同樣超脫「有限時間/死亡」限制,秒堆疊成分,分堆疊成時,時堆疊成日.....,前人(黑蒙波荷曼)與後人(女孩、導演)聯手拼出一幅巨大歷史圖騰。
上網查了一下,《百科全書狂》被歸在紀錄片類型中,當然它記錄了當代非洲大陸的生活樣貌,但因為《百科全書狂》安排黑蒙波荷曼與女孩與摯友的生死對話,某方面來說,我覺得它也是劇情片,只是混搭著寫實情節;此外,黑蒙波荷曼在影片中只有聲音沒有形體,像是旁觀者、也是引導者、或是一陣輕柔的風,吹過他在乎在意的土地與朋友身畔;一陣輕柔的風啊,忍不住想起《九降風》裡的曾希彥過世時,他也如風般拜訪(告別)每個深愛的人。
最後,新北市電影節現正熱映中,單場票一張才賣100元,非常划算啊!!!!!
喜歡看電影的朋友,趕快上網查一下新北市電影節的片單喔!
新北市電影節官網:http://www.ntpcff.com.tw/index.htm
《百科全書狂》放映時刻表:http://www.ntpcff.com.tw/program/subject-5-02.htm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