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influence-01.jpg 

從「女煞葛洛莉」、「非常母親」到「受影響的女人」,連幾天看女人戲,開始覺得吃不消。

「受影響的女人」老實說,我並不喜歡。
即使導演約翰卡薩維蒂很精準地捕捉精神衰竭的母親,如何影響她的丈夫、孩子、家庭、生活;即使Gena Rowlands的演出極有力量又動人;即使電影有個相當俐落、精彩的收尾。
其實,「受影響的女人」可用一種有趣的觀點來解讀影片。
猷記「逍遙騎士」裡,傑克尼克遜說過的一段話:「嘴上講的自由和真正的自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事情。當你身處在社會體制中,就很難擁有真正的自由。當然,千萬別跟他人說他們不自由,這會讓他們忙著追殺你,只為了證明他們擁有的是「真正」的自由。或許,他們會跟你大聊何謂個體自由,可是,當他們看到真正擁有自由的個體時,又會嚇得半死。」
若我們將Gena的角色(精神衰竭的太太),視為社會中女性的普遍處境呢?
將疾病視為女性壓抑「本性」所產生的後遺症、將Gena不合禮儀的行為視為她只是想要「做自己」的反抗呢?
那麼,丈夫、同事、周遭人們對於Gena的不友善、懼怕、甚至排斥的行徑,是不是像在警告女性:「要活的輕鬆,就必須遵行男性社會訂下的規矩來走。」
而丈夫呢?在太太發病時,丈夫雖然體貼的說:「沒關係,就當妳自己吧,沒關係,發洩出來、發洩出來!!」
注意到了嗎?這還是一種發號施令的語氣,告示太太可以這樣做、可以那樣做。
而丈夫的母親對媳婦的病情抱著不耐的態度,要求兒子管好太太、要求將媳婦送往精神病院治療,也就彷彿舊傳統女性,秉持早年相夫教子、四維八德的觀念,用以壓抑(教育)下一代女性的開放?
而太太被送往精神病院,則是性格再改造。出院那日,丈夫大開宴會慶祝,可以說是貼心、快樂,也可以看成在昭告天下:「她(女性)終於被治癒了!!(服從男性社會規範)」。
有趣的是,太太並沒有被治癒,她反而大鬧了宴會,口中哼著的歌,是經典名曲天鵝湖的曲調,天鵝湖啊,一隻垂死的天鵝故事,也暗指了太太面對世俗的創傷與疲憊。
為了讓太太安靜下來,暴怒的丈夫舉手動粗,卻遭到孩子的阻撓(新世代對於兩性平權觀念的進步),丈夫既驚也氣(男性不再是唯一主權的象徵)。
最後,電影結束於夫妻兩安撫了孩子上床睡覺(對立的結束),然後兩人「攜手」收拾著客廳裡的混亂,至此,男人與女人終於找到片刻的喘息與平靜。說著世界要和平運轉,有待兩性攜手合作,才能渡過重重難關。
嗯,這樣的觀點,是否為導演原先要傳達的含意?或僅只是我個人無聊的過度聯想?呵呵。(用不同的方式去閱讀電影,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under-influence-02.jpg


我說我不喜歡「受影響的女人」,因為這部電影相當地暴躁、吵鬧。
每個角色都歇斯底里的很,從太太、丈夫、婆婆、友人、孩子們.....,幾乎每個要角都時刻處於情緒極度緊繃的臨界點,動不動就爆炸、抓狂、耍賴、怒吼。
啊,我受不了有人一直大吼大叫、一直希望對方聽他/她講話,所以用更大的音量蓋過前一個人的聲音.....(這跟我兒時記憶有了討厭的連結~~)。
加上吵架橋段都至少15分鐘長度,難怪影片片長超過2個小時.....,看到後半場,我開始有想嘔吐的衝動,一整個不「酥福」。(一直吵、一直吵、一直吵....啊啊啊啊!!!我要暈倒了!!!)
沒錯,「非常母親」也是一部讓觀眾情緒一直處在頂點的作品,但至少它有轉折、有片刻的空白供觀眾喘口氣。
反觀「受影響的女人」,吵架戲實在塞太滿了。也許,導演就是刻意要讓觀眾去體驗每個角色間的犧牲與壓抑、去體會這場疾病為家人所帶來的深刻影響吧。


「受影響的女人」是我第二次看導演約翰卡薩維蒂的作品,嗯,不特別推薦囉。
除非,你/妳很愛Gena Rowlands,想要看看她怎麼詮釋一個想要做自己、卻又被迫壓抑本性的可憐女性。
(Gena的精湛演出,為她贏得當年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肯定!!!導演John Cassavetes也因本片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夫妻兩一起角逐奧斯卡獎,份外甜蜜啊~~)


 under-influence-0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